埕誌03.十二月號.日治(二)

12/10/2014 Unknown 0 Comments














┌封面故事┐

走過日治時期的新化

陽光灑落校園,寧靜的操場上,已經看不到日治時期遺留下的痕跡
山區與平地有著截然不同的日治回憶,為了生存,做了多少努力與犧牲?
這些記憶,還存在老人家的腦海裡,就讓我們依循著回憶的足跡,感受日治時期的西拉雅。




┌埕裡大事┐

街 長 返 家

文│吳書儀 圖│新化社區營造協會

  在2008年,當時的新化鎮公所於楊逵文學館舉辦了「新化街長梁道120紀念展」,由在地文史工作者、收藏家以及街長梁道先生的後代,共同提供老照片與相關文物做為展出。去年,新化街長梁道先生的後代子孫們,想將父親留下來的老厝做整修,並且在老厝中規劃一處父親的文物展覽空間,希望將「梁道紀念展」能由特展轉型為長期展覽。因此,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為了讓歷史老屋與文物能共同呈現,委請拾荒流工作室協助梁家向臺南市文化局提出「102年歷史老屋補助」一案,申請修繕經費,獲得了最高五十萬元的補助,並由拾荒流工作室協助執行。經過了一年左右的時間,梁道故居終於完工了!


▲老屋整修前的樣貌


▲老屋整修前內部狀況




   
  在老屋「變裝」時期,協會工作人員忙著清空屋內的物品,清點老屋內的傢俱、文物,將物品一一標記、歸納,為了後續策展而準備。整理文物時,大家就像尋寶家一樣,驚呼連連。雖然搬得腰酸背痛,但想到能將這些珍貴的物品呈現出來,一切都甘之如飴。


▲老屋旁緊鄰的百年白蓮霧樹







     
  實際修繕老屋時,可謂是困難重重。老屋旁邊,緊鄰著一棵百年白蓮霧樹,為了防止樹根破壞屋子的結構,在老樹與房屋之間,埋下了一座導根板。老屋裡裡外外都請了專業人士用水刀清洗,屋頂上的屋瓦也全部卸下,換上了新瓦,門窗也刷上了亮麗的新色彩;將歷史老屋,換上了新風貌。修繕期間,每一項工作,協會人員都要做記錄,看著破損的門窗、屋頂陸續的修好,水電、燈、電扇一一就位,內心十分雀躍,就像看著璞玉逐漸透出亮光,期待他變成寶石,露出閃亮的光芒。  


▲準備換上新瓦


▲師傅幫窗框塗上新色

     
  直到老屋完工後,協會人員帶著入厝的心情,把傢俱、文物,再次搬出,放在太陽底下曝曬,準備策展。從東成會館搬回來的展櫃,一一從貨車上搬下來,除去展櫃上的灰塵,一群人忙碌的在老屋內外穿梭、佈置,盡量利用空間,將多數文物呈現,讓更多人知道關於梁道先生的事蹟。


▲大夥兒清理展櫃與物品

     
  提及梁道先生的事蹟,老新化人幾乎都如數家珍。「臺灣總督府醫學校」畢業的梁道先生,擔任街長前,於大目降街開設了道仁醫院,在第二任街長任內,被台南州任命為新化街在勤的「公醫」,負責鼠疫與傳染病防治工作。而梁道先生因見識廣博、見解深入,深受重視,還擔任了台南州協議會員;也因經營實業有成、熱心公益、捐輸濟貧,成為當時新化之仕紳。在街區訪問時,有一位王太太說:小時候家境不好,民生物資都採取配給制度,因母親在道仁醫院工作的關係,梁道先生會盡力將民生物資分配給員工們帶回家,讓員工的生活不致匱乏。除了照顧員工的生活之外,當年梁道先生覺得原本辦公的「杉仔厝」(今新化信義路上)不敷使用,決定捐地興建街役場,大約施工一年後完工,後來就一直為公家機關所使用,直到1996年鎮公所搬遷至新址為止。


▲梁巖、梁基典與梁明義三人(左起)與老照片合影




▲梁道先生所使用的弓箭

   
  因為這次故居的完工,旅外的梁家後代子孫們難得齊聚一堂。回到小時候居住的房子內,不時摸摸牆壁、抬頭看看屋子的樑柱,在房間內穿梭時,聊起了小時候的生活。回想起兄弟們擠在同一張床上,天冷時縮在一起取暖的畫面,梁道先生的二兒子—梁基容先生笑著說:「從小十個兄弟姊妹就擠在這間屋子裡,有時候偷跑出去玩,媽媽也不知道。現在看到故居整建後,雖然和以前不太一樣。但還記得當初建造時,建材是從嘉義訂購檜木材料。」排行老四的梁基典先生也說:「小時候對於父親為新化付出的心力不是很了解,大學又出國念書,更是與父親的貢獻脫節。直到前幾年看了康文榮老師將父親留下來的文物,策畫了梁道紀念展,看了非常感動。」父親為新化所做的這些事情,身為後代的他卻都不知道,覺得很對不起父親。前陣子知道了蔡錦堂教授研究了新化的歷史,也將父親的貢獻整理成冊,在一次的南部歷史研討會中,看到了這份整理資料,真的很感動。可以讓後人看到原來父親對新化的貢獻是那麼的深。父親對新化地區的認同與貢獻,也從哥哥梁基恩先生撰寫的《盡責路自開˙王教本傳》中可窺見,當中提及了父親與王教本先生對於新化當地的付出,讓他看了十分感動。這次歸國,再次將這本書拿出來看,結合了故居整建完畢,文物回到了老家,就像是父親回家了一樣,身為後代的他,感到非常開心。這次回到故居的,還有梁炳元醫生與梁許春菊女士的兒子—梁明義先生,他提到:「這次有機緣可以回到故居,看看這些文物,雖然自己對新化在地沒甚麼貢獻,但是從小在新化長大,與這裡也有些情感,或許未來退休後也會搬回新化居住。爺爺梁道的年代,剛好遇到了政權的轉變。所以這些的經驗、事蹟、遺物都相當可貴,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梁道與新化的過去。」


▲梁道射箭的英姿


  展區裡最特別的是梁道先生生前所使用的弓箭,根據臺灣弓道文史研究室的許先生表示:就保存狀態來說,竹箭可謂完全是「現役」。雖然沉寂六十年,蓄勢待發之勢,觸目可見。經過這麼久的時間,不敢想像為何能保存得如此完整!

  聊起與父親相處的過往,梁基典先生說:「父親喜歡運動,騎馬、射箭都很精通,而新化的網球幾乎都是姨丈王教本先生教導出來的,而且家中的兄弟們也愛打網球,因此結合起來舉辦了網球比賽來紀念父親。故居在整修前,由居住在新化的弟弟梁巖整理維護。因兄弟姊妹都在故居裡長大,一磚一瓦都存有記憶,尤其是屋外的百年蓮霧樹,更是大家的共同回憶。」對於父親教育子女的理念,梁基典先生提到,父親對子女的教導十分嚴格,因為父親的手勁很大,所以都以口頭告誡為主。小事不管,孩子的品性品格與課業較重視。

  梁道先生曾說:「這些日本人,只要你比他們射更好的箭,他們會忘掉你是臺灣人。」這樣的精神一直影響著後代子孫們,直到現在。




┌埕裡的人們┐

西拉雅的日治回憶

文字│吳書儀 攝影│林嫣如

        新化古地名〝大目降〞,正源自於西拉雅語Tavocan的音譯,意為「山林之地」。西拉雅族(Siraya)是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群中的一族,在新化地區就有西拉雅族的聚落。本刊於上一期的〝日治〞主題中,把焦點放在老街區,而這次則將焦點轉移到西拉雅聚落,長年來的大目降,〝日治〞幾乎與老街區劃上等號,其他地區在日治時期的常民生活,卻鮮少被了解。西拉雅族人在日治時期的生活是什麼面貌呢?

  早期西拉雅族人為了躲避日本人嚴密的監控,而發展出的密語,稱為「香蕉白話」。為什麼會用「香蕉」這個詞來當代表?推測應該與玉井地區所發生的噍吧哖事件有關。新化教會關懷據點的卓主任表示,曾聽長輩說到:在當時,每一戶都要派出一、兩位到「暗學仔」(台語,夜間學堂)學習如何說香蕉白話,目的是為了讓日本人聽不懂他們所說的話。而新化地區的西拉雅族人多數為基督教徒,經由新化教會卓主任的協助下,邀請了兩位還會說香蕉白話的會友:陳先生和陳小姐接受訪問。
   


▲新化教會的陳先生與陳小姐

   
  兄妹倆從小就會說香蕉白話,直到現在還會用香蕉白話來聊天。陳小姐笑著說:「當我們有些事情不想讓別人聽懂時,就會用香蕉白話來說,這樣就不用擔心會被聽懂我們說的秘密。」藉此機會,特地請他們教幾句生活上會用到的詞,例如:「你」音近「哩 ㄍㄧˋ」、「我」音近「ㄌㄨㄚ ㄍㄧˋ」、「早安」音近「勞儀拉季」、「新化」音近「ㄌㄧㄥˊ新ㄌㄨㄚˋ系」、「大目降」音近「ㄌㄨㄚ低啦密浪ㄍㄧㄥˋ」、「不會」音近「勒咪廖ㄏㄧˋ」。這些用語,都是用台語發音的音節拆解拼湊後,形成了這個密語。陳小姐說,她的嫂嫂不是西拉雅族人,但是相處時間久了,在耳濡目染之下,只要講慢一點,大概聽得懂七八成,不過速度一快,就很難聽懂了。採訪時,陳先生與陳小姐的家人們也在場,聽到他們能夠如此流利的說出這些「密語」,都嘖嘖稱奇,直說著要開課教學呢! 


▲訪談時,親友們也一起來聊天


▲佟阿公以鑰匙為例,翻成香蕉白話


     另外,透過口埤教會的長老們推薦,和一位年近八十歲的佟阿公聊天,佟阿公說起香蕉白話可是十分的流利呢!阿公驕傲地說,他們現在還有幾個人可以用香蕉白話來對話呢!回想起在山區的日治生活,當時大家最不能接受的是日本人嚴格的管理方式,如果村莊裡出現了壞人,日本人就會執行「清庄」的懲罰行動,全村都會遭到清算,也因為如此的高壓的管理,讓人不敢輕易使壞,當時幾乎沒有壞人,夜不閉戶也不用擔心有小偷,因為大家都怕被日本人毒打。阿公還提到,當時連殺豬都要控管,雖然是自己家裡養的豬,但也要向日本政府申請殺豬令,等官方在豬身上蓋章後,才可以屠宰,而且殺豬還要繳稅呢!


▲搬到新化市區居住的哀阿嬤,還是會搭公車到口埤教會參加聚會

 
     另一位在九層嶺長大的哀阿嬤,今年已經八十九歲了,回想著當時在山區的日治生活,多數的日本人居住在那拔林地區,為了管理山區的居民,偶爾會到九層嶺去。哀阿嬤覺得日本人很嚴格,印象最深的是,父親駕駛著牛車回家時,因為牛隻邊走邊大便,被日本人看到,立刻上前教訓一頓,有時候還會抽出鞭子打人呢!不過嚴格的好處,就是路上很乾淨,也養成了愛乾淨的習慣。阿嬤是家裡的長女,小時候要和父母一起下田工作,所以沒有念書,但在十多歲時,曾經參加「青年團」,居民稱這活動為「操青年(台語)」,一團大約有五、六十人左右,男女一起做踢正步的訓練和一些表演。練習時都要從九層嶺走到口碑國小,大概走一小時左右(約四公里)。平時都由臺灣人來帶領他們練習,偶爾會有日本人來驗收成果。除了「操青年」之外,還會要求山區居民加入造路的行列,每一戶都要有人出來幫忙,由鄰長帶領,天還未亮,就拿著火把和帶著簡單的午餐,就出發到那拔林去鋪路,一路鋪回九層嶺(約八公里),一直工作到天黑,再拿著火把回家。以前生活非常困苦,食物都用配給的,甚至只能向別人買餵豬的臭番薯籤來吃,再搭配一些山裡的野菜。雖然家裡有種稻米、養豬牛和雞隻,但是稻米都要交給官方,要殺豬牛時也要跟政府申請才能宰殺,雖然殺雞不用申請,只是也不太可能常吃,因為可以拿雞跟日本人換取生活用品,所以都捨不得殺來吃。山區買賣不易、家境貧窮,有時候會拿家裡所飼養的雞與日本婦女換取一些做衣服的布料。

  另外一位八十一歲的羅阿嬤,與哀阿嬤是親戚關係,小時候是在左鎮澄山地區長大的,後來嫁到新化口埤地區,父親曾是壯丁團【備註】的成員,遇到戰爭時就要集合出動,回想起戰爭時,有許多居住在新化市區的人逃往山區,好幾戶一起躲在防空壕裡,生活過得十分困苦。有幾次為了不想繳稅,還曾經偷偷宰殺家裡養的豬,當時的生活雖然苦,但左右鄰居都會彼此分享自家種的青菜,讓她覺得很溫暖。


▲從羅阿嬤淺淺的笑容裡,感受到過去的日子雖然很苦,其實還帶有點甘甜

壯丁團:

日本時代設立了保甲制度,在保甲制度之中,又規定17至47歲的男子組成壯丁團,地方內部保安事務由保甲負責,外部的事變由壯丁團負責,兩者相輔相成。統計至1903年,壯丁團的人數約有13萬5千人,也使日本當局有效地鎮壓了初期武裝抗日活動。





┌埕裡五四三┐

志工體驗大不同

文│後甲國中 鄭筱融 圖│新化社區營造協會

  那天爸爸帶我參加【禾豐╳武藝】活動的志工服務,心想:「當志工又沒有報酬,要不是因為升學制度的關係,需要累積『志工時數』,這種苦差事誰會去做呢?」所以,剛開始報名去武德殿當志工時,還真有點不情願。當天集合時,宣布志工的服務內容,要幫忙撿垃圾、搬東西……等一些事情,和原本想像中的志工有很大的不同,因為聽朋友做志工的「經驗」,他們有些是去站櫃檯,不然就是回答遊客的問題,甚至還有打混摸魚……等等,而現在我才知道,原來事情不是這麼簡單。

  在活動開始前,我們先做環境整潔,當我們撿完垃圾後,覺得乾淨許多!草地上沒有垃圾,看起來就很舒服。因為是禁菸場所,所以走道上也要保持沒有菸蒂,讓大家知道這裡不可以吸菸。然後,我們再把桌子排到規劃好的場地內並擦拭乾淨,舒服的環境與設備,讓攤商賣起東西來,也特別起勁。到了下午,人潮特別多,原來是有特別的表演—cosplay。他們裝扮成動漫人物,原本烏黑的頭髮,變成了五彩繽紛的造型,而且不僅變裝而已,還為觀眾帶來熱舞表演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人打扮成卡通裡的Keroro軍曹,就像走出電視與小朋友面對面,身歷其境似的讓許多小朋友high到不行。我和其他來當志工的朋友們說:「看來我們是來對了,能看到這麼精采的表演,真是賺到了!」

  大約下午五點的時候,天色漸漸暗了下來,從白天炎熱的天氣,黃昏時卻轉為陰涼,這時看著武德殿前猶如日本神社的擺飾、鳥居、燈籠……感覺真像日劇中看過的日本風景。站在服務台的我們,向路過的遊客打招呼,回答遊客的問題,心裡也多了一份成就感和喜悅。平常看到一些同年齡的人,能站在服務台為民眾服務,就覺得他們很厲害,現在我也終於感受到,而且不僅有榮譽感,還深深體會「施與比接受更有福」,謝謝這場精彩的活動,讓我能有這次的收穫。

  爸媽常常會說「做就對了!」、「Just do it.」,雖然這次的志工服務時數不一定能申報合格,因為忘記事先向學校申請……,但經過了今天的活動之後,我深深覺得,能為他人服務,是一件很好的事。有時也可以得到不少的「物外之趣」,雖然最好的結果是「摸蜆仔兼洗褲」,可以累積志工時數,又可以參與有趣的活動。不過「摸沒蜆仔,但有洗到褲」的經驗也是不錯!


有意願加入協會志工行列的朋友們,請電洽 : 06-5903409 胡小姐或寫信至本會信箱 : sinhua_ca@yahoo.com.tw將有專人為您服務。歡迎一起加入志工行列 !




刊物索取地點:

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、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、新化區公所、新化圖書館、新化區各里辦公室、新化演藝廳、楊逵文學紀念館、新化武德殿、郡九街庄觀光標章聯盟店家、慕ㄇㄨˋ紅豆、能盛興工廠、Rainbow Is Coming.彩虹來了

下期主題預告:【年味】

歡迎新化在地居民一起分享自家過年的美好回憶,稿件請寄至:sinhua_ca@yahoo.com.tw 或洽詢新化社區營造協會 06-5903409 吳小姐

0 留言 :